【谈古论今】观中国年份普洱茶的变迁之路谈年份普洱茶的挑选之道以小罐茶年迹论“茶”品牌的发展趋势 中国品牌化的华体会体育五大阶段
发布时间:2023-09-18 09:39:20

  在购买普洱的时候,该看哪些品牌更有保障,是挑选普洱茶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问题。

  想要了解,普洱茶如何挑选品牌,首先,我们就要来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阶段讲起。

  当时的茶都是以“号”为名的。这样“普洱茶品牌”,非但是高端中的高端茶,更是茶品牌的鼻祖,收藏价值极高,在拍卖会上都是百万级别的。能拥有的,也基本上都是博物馆或者私人藏家。

  清代雍正七年,是普洱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当时把云南的易武划归了普洱府。成为贡茶的采办重镇。

  自此,普洱茶在清廷扎下了跟,随着清代皇家的喜好,让普洱在清朝中叶,逐渐由当时官家一直影响到了民间。

  到了乾隆朝,商业繁荣起来后,不少的私家茶庄,私家作坊走向了品牌化生产。也就是茶的初级阶段。

  当然就我个人口感上来说,未必喝得来,喝得习惯如此贵重的号牌茶,但并不影响无数藏家趋之若鹜,和号牌茶存量日渐减少所带来的的价格。

  印级茶全名为“印级圆茶”,的端倪,可以追溯到1940年,当时在“佛海茶厂”有这样的一款茶,因普洱茶包装纸的中间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而得名。后来这样的茶影响力越来越大。解放后,开始进入国营经济时代,在当时,许多茶人用自己的制茶经验,以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茶叶生产过程中。茶表面印纹的颜色有红、黄、蓝等。

  印级茶主要产出时间为1950年代初至1980年代中期,产品以“中茶”商标茶印为主的时期。

  1950年~1968年这一时期的云南七子饼茶被称为“印级茶品”,华体会体育在包装纸上,“茶”字会以不同颜色作为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1968年之后云南七子饼茶改由各大茶行自主生产,在茶饼包装上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而是改为: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1972年以后,云南普洱茶的经营自主权,被下放到新成立的云南省茶业分公司,所以此时,开始有了“七子饼”的概念。

  唛号源于粤语对英语Mrak的音译。指“商标”、“牌子”。普洱茶的“唛号”,即以数字方式表示普洱茶

  为了普洱茶出口的需要,1976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对几个大的国营茶厂进行理顺,规范后普洱茶的唛号是饼茶是四位数:前两位代表该款茶的生产年份,第三位数表示毛茶的等级,第四位数代表茶厂的编号。其中:昆明茶厂1号,勐海茶厂2号,下关茶石3号,普洱茶厂4号。普洱散茶用五位数来表示:前两位数表示该款茶生产的年份,3、4位数是毛茶原料的等级,第五位数代表该款茶的生产编号。七子饼的数据——标准七子饼的最大直径为21公分,中心部厚度2公分,边缘厚度1公分,每片重量357克,每桶重量357克×7=2500克=5市斤。

  中期茶目前也没有具体的定论,但凡是年份不短,又是改开后的,不少都回划归其中。也有人把之前茶归入这一类。

  有人认为3-15年的茶都能叫中期茶。也有说3-7年的。一般而言指代的是1999-2008之左右的茶。

  1996~2007年间,市场上流通最多的就是大厂货,主要是大益、中茶、福海茶厂、昌泰、兴海茶厂、福今、黎明茶厂、南涧茶厂、南峤茶厂等,这一期间云南大约有30家左右的茶厂在大批量出货。经过了至少10年的陈化,因此也出现了一些真正的精品。

  此后,中期普洱茶品牌排行,如勐海茶厂2002~2003年间的绿大树青饼、福今茶厂2002~2004年间的大白菜系列、兴海茶厂2005年的班章王、昌泰2000年间的易武正山七子饼,等等。

  差不多这一时期出来的茶,开始走向遍地开花,各自作坊化,各家自主品牌化的阶段。具备一定乱象,也向市场释放出了一定的自由度。这一阶段的品牌概念未必那么成熟,只是有少许经典的品牌。

  此外,还有个缺点就是:很难查找到准确的茶叶信息。这使得市场极为混乱。甚至造成假茶泛滥的现象。

  中期茶大火的阶段,也逐渐受到了不少资本看中茶这个品类的逻辑,于是,基于这样的市场乱象,不少资本在这个时候入局,去做起了茶概念的细分,品控的标准,引入先进的市场化,品牌化理念,在短期打造了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品牌。

  这样的品牌,的确具备广泛认知,茶叶的储存也能在某种层面上把控品质,然而他的问题在于过度注重营销,也会有茶随着资本撤离而烟消云散。

  基于这样的乱象,市场尝试将茶这个复杂的行业和产品,走向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如:数字化管理平台、茶叶NFC、区块链的溯源防伪系统、元宇宙、NFT等应用创新,把茶产业从种植、加工、质检、物流、销售等一系列流程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一站式管理,进而赋能茶行业实现更多可能性,这便是茶行业的“数字化”。

  在国内,实际上科技化,元宇宙,区块链不少还是资本运作概念圈钱的初级阶段,是否能够真正把科技运用在茶上,茶人到底借助科技手段,真正实现用数字化,信息化去做茶,对茶做了多少事情,做了什么,是值得讨论的。

  每年都在有新的普洱品牌商标注册,而真正值得收藏的,还是知名度较广的。因此目前市场上打品牌,以各种方法在打知名度: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偏好,但是这些方法确实都令自己的茶“水涨船高”,却都让人觉得有一种面对资本市场的无奈。

  普洱茶讲究的是“百山百味”,核心产区之所有名,在于他是经过茶商、茶人、茶客、评茶师、层层筛选和比较以后确认的云南核心产区。想要的人多,才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藏家托收也方便,因此确实,核心产区的普洱更值得收藏。

  实际上,对于普洱茶来说,“品牌”的概念,是较为模糊的。有些人买茶甚至只看山头。山头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也成了品牌的一种象征。

  清代随着普洱成为了贡茶,造就了声名赫赫的古六大茶山,分别为:易武(古称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而后又有新六大茶山:而新六大茶山指的是南糯、南峤、勐宋、巴达、布朗、景迈,其中景迈山。

  八寨: 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新寨。

  这些寨子对于不喝普洱的人来说,闻所未闻;可是对于喝茶的人来说,则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

  这就让不少有好山头的茶人抱着一座山依然可以守很久。开发茶也比较佛系;如今满大街的“易武”、“班章”价格差距也很大。不少小作坊守着过去的山头,传统的工艺,每年做那么一批吃吃饭,过过日子,也挺好。因此普洱茶品牌化,有着很长历史的同时,也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普洱茶适合长期储存,就必须要考虑到长期的收藏和保存。为此,当代中国茶人,要做好茶和好茶品牌,就必须要考虑好许多因素

  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他的密封性,茶是否开过,能够提供一个认证;更需要让茶客们不为茶的真伪而烦恼。

  要保障茶的口感,茶的产品质量处于一定的高标准。还要考虑到长期以往,茶的味道是否也能有所保障。

  在云南有许多茶品牌研究者的资源,是否能够调动起资源,从农业,土壤,茶学,工艺,品鉴等角度结合新颖的力量,呈现现代茶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的科技,能否去探索,去研究一下,古法做茶天时地利,到底是那些数据,是否可以通过数据细微的调整,把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和口感做的更好喝,更标准化。

  现代的品牌思维,更加的综合立体,品牌的价值和文化被不断的赋能,这对茶人,做茶品牌者的“文化”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做茶品牌者不一定要有文化,但一定要有文化的思维,文化的意识

  在这样复杂的普洱收藏茶市场,小罐茶十年磨一剑,还是杀入了有年份茶的赛道,我认为小罐茶的新茶“年迹”系列,作为一款可以长期存储的产品,具备以下特点。

  茶叶常说的“底子要好”,才能转化,小罐茶的底子,是结合多位大师调配,开发后;逐步取得数据的成果。

  干净,简介,既是小罐茶外观传递的讯号,也是小罐茶从生产厂车间无菌化生产,到封装时注重“干净”,对产品的极致打磨。

  没有十年的积淀,做不了年份茶。做年份茶,要屯过之后,有经验的茶人,再重新审视十年前的做茶过程,看看如何优化,让茶更好喝,这就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仓储成本,更要有许多具有数十年经验的茶人,在十年内保持联系和长期稳定的关系。

  这些点在包装上都有体现,甚至还有知名评茶人的评审报告,让你开封前,就能感受茶的韵味。

  从溯源包装上,也能看到小罐茶的用心,小罐茶摒弃了传统屯茶的设计,以木纹为效果,打造“酒庄”“茶庄”的岁月沉淀感,打开时内部一张纸,至今于过去“内飞”的普洱茶防伪标识。在防伪这一点上,小罐茶直接运用区块链理念,确保每一片茶,可以手机茶纹认证,可以追溯。

  品鉴小罐茶年迹系列的口感,保留了普洱茶的甜润,香气上呈现出花蜜香。非常的干净纯洁,同时有一种“高级感”,非常繁复的手工感之后,则是更好的落地到自然,如此形成一种口感上的张力。这是笔者个人感性的认知。

  同时,包装传递出来的理念也非常符合小罐茶一贯的品味。储存茶,目的最终还是要喝,随着年份的增长,岁月的流逝,相信你存的好茶,能够在岁月中,给到你一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