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茶文化 上华体会体育
发布时间:2023-05-09 00:35:51

  华体会体育奇妙普洱........................................1闲情茶趣——聊茶之一.......:..........24普茶意蕴.....................................27普洱茶说——聊茶之二...................52品贮菁华.....................................55饮茶说趣——聊茶之三...................7175茶艺探源——聊茶之四...................93温良恭俭让..................................97以茶行道——聊茶之五...................们8颐养人生.....................................123文人品茶——聊茶之六....................140泡赏古董.....................................143斗茶遐想——聊茶之七....................164陈韵飘香.....................................16993绿野茶事.....................................197自然茶——聊茶之九......................240茶马古道.....................................245文物茶——聊茶之十......................297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国,茶更是为国人所青睐,以至于唐宋饮茶之俗成为一时之盛,著书立说,推行茶会,斗评佳茗„„茶艺、茶道一时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才有了茶为国饮之说,并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朵奇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况。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普洱起步廷伸至东南亚、南亚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架起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总和。从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先民濮人种茶和利用茶开始,普洱茶就与云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到各民族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以至藏族人民说“加霞热、加察热、命。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生命。正是这种融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许多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艺术,普洱茶走进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巨著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普洱茶文化。植物比人类的历史要早得多,随着人类的出现,植物就与人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而有“衍生物”——产物。这些产物比我们所要认识的,要奇特得多,甚至连我们人类自己也会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宗教意识以及很多的人文领域可以说都是一部自然的发展史。起源于云南的中国茶作为普通的植物,它对于世界及中国人来说意味着过去、现在、将来,是一脉相承、贯穿始终的一个“符号”。茶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让中国人的生活习性更具有一种浪漫的情调。茶在远古之时,就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有美的展示在其中。神农氏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烧溪水解渴,这时清风拂过,几片树叶飘落进烧水的锅里,水味于是变得独特。此水苦中回甘,喝后让神农氏精力充沛、心旷神传说这棵树就是茶树,因此神农氏喝到的是世界上第一口茶水。这个美丽的传说,透露了一个远古的信息——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饮用茶了。按此推断,在公元前三千多年,茶就成了人类的老朋友。云南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大茶树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它们或单株独立,或成片成林,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树型之高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古生老茶树多分布在澜沧江、怒江、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其中:勐海县的大黑山森林中,1961现一株野生型大茶树,树高32.12米;勐海县南糯山的半坡寨有一株栽培型大茶树,主干直径1.38米,被誉为“茶树王”。1983年,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发现了一株栽培型大茶树,主干基径2米,胸径1.59米;凤庆县诗礼乡古黑山附近小光山约两平方公里的地区内,生长着万株以上的野生茶树群落;澜沧县的景迈茶山有一株四人合抱的大茶树,分枝在离地15米以上。古老的大茶树都证明了云南茶树的源远流长以及茶之源源于中国的云南。云南的茶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传到了当时的巴蜀。公元前3世纪时,茶在现在的四川、重庆等广大区域被人们普遍接受,后来又传到中国的其它地区。那时,人们把大茶树的野生茶叶摘下来,配上其它植物,浸泡成药品,并把它当成食品。’而且当时人们已开始大量种植茶树,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到了魏晋时代,由于士大夫的推崇,茶叶的使用遍布全国,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野士村夫,都在饮用茶。茶叶贸易成为大宗买卖,茶叶税收也是国家的主要收入之一。各类茶具用品也大行其道。据文献记载,公元476年,压制成饼的茶已用于和土耳其人进行货物交换。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当时茶成为一时之宠,它脱离了食品、药品的行列,更多的是借以追求身心的调适、满足精神的需求,茶的饮用已有“道’’的文化内涵。即便是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都有严格的规范,就连采茶也有时限和规定„„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杂味污染茶叶。茶树的栽培、茶的饮用、茶的贸易、茶文化的积淀,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茶文化理论家和实践者——茶圣陆羽,他著述的《茶经》是茶书中的经典。《茶经》讲了茶叶的起源以及茶的特征、品种、种植、加工过程,同时也论述了茶饮讲究的工具、冲泡、水质、药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唐代,茶人就将茶树的嫩叶蒸压,用模具做成饼之后干噪备喝。喝时,将茶饼碾成粉后煮沸,很多地方还添加些盐、葱、姜、橘皮、桂、薄荷等材料。宋代,人们把饼茶碾成粉,投入煮沸的水,使茶汤发出泡沫,成为上好的汤花。当人们喝完首杯后,再加水、打沫、饮用,这样反复7次。此时人们已很少在茶中添加其它材料了,已开始注重茶“本身’’的自然之味。明代是一个茶的“清饮”时代,人们把嫩茶做成散茶,饮茶风尚也与过去大不相同。当今人们喝茶的方式就是秉承明代的饮茶方式,红茶、花茶于明代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而此时也正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开始。茶就像一个自然界的炼丹大师,把水、土地、阳光融合成“一丸”,也像一个医道高超的中医用这枚自然界产生的“丸药”去调理人类不太浪漫的生活习惯。茶与生俱来的许许多多化学物质仿佛都是为了人类的生活而设计茶如此吸引人,如此有用,如此可口,让人乐止匕不疲地去运输,去买卖,去赞美。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据唐代的樊绰《云南志》所载,银生城于茶的种植和饮用方式 均和当时中原是一样的。宋代、明代云南的产茶区为澜沧 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包括现今的思茅、西双版纳、临沧 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或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对普洱 茶采摘加工的品种,光绪年间《普洱府志》有载: 茶。大而紧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 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稀多瘤如云物状,大者制成瓶,甚古雅,细 者如栲栳,可为杖,甚坚。”此段记载,叙述了普洱茶的 品种特色和栽种特点。 19 世纪,朝鲜人李圭景1788—1856 年在其《五洲 衍文长笺散稿》中说到今北京饮茶情况,其曰: 三,黄茶为第四。而黄茶多流入我东为日用所饮,然惟在士大夫家及富豪者所用,而不如中原之明为恒用也。’’另一个朝鲜人李裕元在其《林下笔记》 中将普洱茶当做标 僧以九蒸九曝之法,其品不下普洱茶。而谷雨前所采尤贵,谓之以雨前茶可也。”不独中国,看来朝鲜人也接受 了普洱茶。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 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 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据有关专家论 “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 “制成青茶,滋味醇厚,后味甘长,清香可 茶,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俱佳。”“历史上的普洱 茶,主要是指原思普区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出产的 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用青毛茶压制 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 藏销紧茶、团茶、竹筒茶和拼装散茶等。” 勐海南糯山 产的“南糯白毫”乃是茶中珍品,畅销海外。 “女儿茶” 也是勐海特产,因是姑娘采摘春茶作为私房钱以备嫁奁之用的,故名“女儿茶”,乃茶中上 “紧团茶’’也称元宝茶,是易武名茶,过去主销港澳及南洋一带。销往康藏 一带的茶叶称“边销茶”或“蛮装茶”。景东县栽培型的 地方茶叶品种有:大叶绿叶茶、绿叶茶、小叶绿叶茶、长 叶绿叶茶、橘叶茶、冷远白茶、花山大茶树等,野生型的 为无量山野茶。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种茶已有两百多年历 史,这里出产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的“马邓茶”,其特点是茶水翠绿,色美味香,耐泡,回味 爽口,茶碱不腻茶杯。 景谷县的大叶普洱茶种中,主要的名茶品种有:秧塔大白 茶,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前后从江迤今澜沧县一 带茶山坝引种于景谷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叶满 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洁白如银,肉质毫香 鲜爽,香气清雅,茶汤清悠,滋味醇和回甜,久泡不衰。 远在清道光年间,秧塔大白茶就被珍制为“白龙须茶”, 用红线扎成谷穗型,进贡给土司和皇帝。景谷其它的名茶 还有:产于碧安乡的勐主大山茶,产于正兴乡通达村东北 的回萨柏木香茶,产于钟山乡的联合酸枣树茶,产于民乐 乡的隔界茶。普洱县的茶叶品种有5 类12 叶在历史上,新抚的米地茶、碧溪的须立茶比较有名,经开水冲泡三至五道,色味仍佳。清朝年间,须立茶被列为 贡品。解放前的墨江县玉露茶今称“云针茶”是云南 名茶之一,为绿茶中别具特色的佳品。江城县的茶叶品种 有大叶绿芽茶、红柄绿芽茶、大山茶、江城白毫、紫芽 茶、团叶绿芽茶、长叶绿芽茶。历史上的澜沧江大叶茶以 景迈茶为主。以上特点各异而品名繁多的大叶茶品种,充 分显示了历史上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境内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特色。 普洱茶须用乔木型大叶种晒青茶叶来制作,经过多次 不规则自然发酵而成。 普洱茶可分为三种:一为生茶;二为熟茶;三为陈 茶。生茶是用大叶种毛茶直接晒青而成,由时间“堆积” 而成的,一般自然发酵时间在5 年以内;熟茶则是经人工 渥堆而成;陈茶就是用时间自然陈化而成为普洱茶,一般 需年限在5 年以上。陈香不只是茶本味的香,还有历史之 香、文化之香、人情之香。 生茶是很多茶人追求的,尤其是所谓的“一芽三叶” 更得茶中滋味。普洱茶是文化的茶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茶, 如果文化和经济“嫁接”,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 曾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珍藏十年的清宫普 洱茶重返许广平先生故里——广州登堂亮相。这批净重 140 多克的普洱茶砖原计划在广东大厦公开拍卖,底价约 在2~30 万元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临时改变计划,仅拿出3 克、约拇指大小的茶砖进行拍卖,3 克茶砖拍出12000 这批被拍卖的清官御用普洱茶砖现为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后人——周海婴所藏。清官御用茶品一直以来都以文 献记录、民间流传较多,但实物寥寥,有幸品饮者甚少。 作为鉴定专家之一的广州紫云苑茶艺馆的陈锦源师傅 曾取用2 克冲泡,只见茶底如琥珀色,他品鉴后认为:茶 味薄,只存古韵,茶叶与包装物的味道已融为一体。而在 冲泡7 次后,茶盏底就只有几颗比芝麻还小的渣粒。 据陈锦源介绍,这些茶砖是将茶叶熬成糊状、滤去 茶渣、蒸发水分,提炼出的茶注入模具压制成型后烘干而 成,非一般民间作坊能生产,再加上茶砖的氧化程度、花 纹和包装物的精致,距今一个世纪应无可争辩。正因为 此,茶砖已成茶膏,就像速溶咖啡,冲泡后会逐渐融化直 到消失。 据周海婴回忆,从懂事起,每逢年节吃完大餐后,若 感胃肠不适,母亲许广平就会拿一小块普洱茶冲给他喝, 坎后一会儿食滞就好了,而这些茶砖,鲁迅和许广平平时 都不舍得喝。 这就是陈年普洱——陈茶的魅力所在,喝陈茶就是在 喝历史,喝古董,喝人生的阅历。 2005年,云南茶马古道马帮进京,在老舍茶馆义卖 的一块357 克青饼竟拍出16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真让人材 普洱茶就是如此的让人销魂荡魄。普洱茶的价值,在于它用历史、色泽、不同一般的陈 香以及和其它茶类不同的“唯一”’感染了我们。普洱茶已 经成为茶中之王,只因它带有一种艺术的特质。当我们在 饮用之时,无论它在开泡之前的外观、条形和开泡之后浸 出的汤色,到最后留下的“茶渣”,都能让人细细玩味。 普洱茶是艺术之茶。 普洱茶本身就是一件纯自然的艺术杰作,这种杰作 就是一幅耐人品味的画面。当然这种画面有精致的,也有 质朴的。我国伟大的茶道大师陆羽就擅长对茶的品质的鉴 别,他特别强调茶生产配制而成的浆汁应该和魏晋时期的 麻沸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茶饮’’对人体没有更大 的伤害,但有“亢奋”催情的功效。 所以,唐代卢仝有诗赞誉: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 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 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成了得道升天的“灵药”。 先秦人的茶是“药茶”,两汉魏晋时期则是“配 茶”,到了唐代是“团茶”,宋代是“抹茶”,明清为 “清馀”,真可谓一代有一代之茶饮。 普洱茶秉承历史,如今普洱茶之外形仍有唐代团茶 “遗韵”,宋代王禹有诗云: 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采。 从此诗对茶的赞美中,你可看到人们对云南普 无限热爱。云南人对茶的钟爱,在于它本身的平淡。在云南南部广阔的山地丛林里,到处可寻找到无数的 大茶树,人们习以为常地随手采 摘,稍加烤制,就冲泡饮 用,这样便可除病解渴。此种“清饮”在云南南部的少数 民族中可以说比较普遍,这种冲泡方法,遵循一种自然的 “法则”,同元明清以来的饮茶之法不谋而合。 云南在元明以来喝茶多“清饮”,随着云南茶不断 地走向全国,尤其是进入中原成为贡茶,云南茶逐渐有了 名气。到了清代,其独有的“韵味”,使饱食终日的八旗 子弟看到了茶的另一“色”,看到普洱茶的与众不同,无 论从外观形制以及冲泡出来所独有的汤色,还是不同寻常 的陈香香气,都是其它茶所无法比拟的。清时就连韩国的 洪显周在其《腊雪水烹茶》中吟咏到普洱茶: ‘‘冬十二月 癸未腊, 昼,燕南故人风周匝。”喝惯了龙井茶、君山茶、碧螺春、岩茶的八旗子弟、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从普洱茶中又 体会出了茶的新境界。也许普洱茶不苦不涩、不寒不热、 韵味绵长,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庸”,也就是“调 适”的一面。 清朝伟大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烹雪》中曾 赞美晋洱茶云: 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彻不减玉壶冰,纷雪有似琼华缬。驻春才 设。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皇帝的赞语“独有普洱号刚坚”确定了普洱茶在清代的历史地位。 普洱茶在清代、近代历史上成为茶之极品。普洱茶就 因其奇妙,包融诸茶之益,而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广东 大行其道。现在在中国又将再现它无比的辉煌。 上最大的茶树王至今仍长于云南的深山之中。云南普洱则 是旧时茶叶交易的集散地。云南地处高原.道路崎岖,经 过紧压加工的晒青茶饼从产地、集散地到经销地,是马帮 沿茶马古道.过千山万水,经冬夏春秋、风霜雨雪.再经 岁月的浸淫、发酵后. 自然形成的一种特殊品性的饮品。 大约旧时云南茶叶多从普洱散出,故历来将这种产自云 南.而又很有些年头的陈砖茶、沱茶和饼茶称为普洱茶。 普洱茶之所谓陈香.有人文的、历史的和地理的意味;人 的精神一旦起作用,茶本味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人品 ”百年普洱”.其味妙不可言,文字写得虽然玄乎,却也, 不敢瞎说,那茶味是品悟出来的。 有些商家不知就里,竟将所有产自云南的茶叶,无 论晒青、炒青、蒸青.还是绿茶、红茶,统统名之曰普洱 茶,这似乎也没什么大错;历史上.凡从云南普洱府出去 的茶叶,外间就通称为普洱茶。此外.世间似乎有茶叶都 以新茶为佳.西湖龙井之”雨前”茶.不仅以采摘时间靠 前、茶芽鲜嫩而著称,而且应以新采为佳,时间一久,隔 年.或者数年,则清香不再,名茶不名矣。 惟普洱茶却 是越陈越佳。普洱茶以古老而神秘.以陈香而独特,普洱 茶的生成以自然地理因素的独特而难得、而可贵。普洱茶 是饮品文物。 回头再说茶本义。 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余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进一步转引《尔雅》,称“茶,苦菜。即今茶茗也。”读音则定为“度都反.田吾 支”.用现行的汉语拼音,可标为du读、tu图。 涂去上头那一小横,写作现代通行的“茶”字.读作cha 音,乃是后来的事。茶还有许多别称.除上述的荼外.还 在许慎著《说文解字》以前,茶大约不过是一种祭品、药食,到了文华昌盛的唐代,随着文人学士的雅奸和 大力提倡.饮茶遂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生民俗活动。此时 期由陆羽撰写的《茶经》一书,对茶叶进行了深入的专题 所究,涉及内容包括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制及煮 茶、用水、茶具、品饮等。从此,茶作为一种物质的和精 神的文化现象普遍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并渐次谱写出 自己悠远的历史,至今仍在发展。 但茶的品饮方法,似乎又有些因时因地而异的倾向。 唐以前茶以药用为主,一般多以生叶煎服.以后在碎茶中 加入油膏、米粉之类.压制成茶饼、茶团,饮时捣碎进行 煎煮,佐以葱、姜、盐、橘等调料。宋以后有了焙干的茶 叶,煎煮时也不再加入其它调料。现代这种烘炒制作、以 开水冲泡的炒青茶.是明代以后才逐渐普及开来的。清以 后,茶叶的栽培、制作、品饮花样翻新.茶叶作为中国全 民族共同喜好的“国饮”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叶原产地的云南的许多地方,还 保留有极古老的品饮方式,有的少数民族有直接食用生茶 的习俗,纳西族、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以及许 多民族都习惯的罐罐烤茶,也都明显带有古代的意蕴。至 于普洱茶之需”宽壶沸水冲泡”,则庶几煎煮了—— 而;中泡龙井之类的优质新绿茶的水温是不宜过高的。 中国茶;中泡出来的味,为中国所特有。中国茶所包涵 的全部人文意蕴,只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天有五彩云霞的云南,山则雄、奇、险、峻,水则 一体,显现的正是天人合一的美妙。这种美妙,生成出了云南贡献给全人类的农作物——普洱茶。 茶的故乡在亚洲,在中国,在云南,中华民族将野生 茶培养为家育,创造了制茶技术、茶道文化,成为中国文 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也成为世界文化的精粹之一。 对于许多的云南人来说,茶就像空气和水,它在生活 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茶是云南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漫长 历史中,年复一年地用“心血”哺育而成的。他们用辛勤 的劳动、才智和对大自然的崇敬创造了“茶文化”。茶文 化是他们的倾心力作,是他们的生活核心和持久信念。 茶当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没有中国人的参与,更确 切地说是没有云南少数民族的参与,它便不能自然繁衍扩 散。茶的故事,尤其是普洱茶的故事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 么简单。普洱茶的形象“迷失”、 “争论” “尊贵”,这 正是普洱茶在我们贸易中的存在方式。富人谈论着它的保 健功效,文化人说着它的品性,穷人把它当做生活的必 需„„普洱茶将是一个“冒险家”,另一片土地的“新居 民”,它将是我们世纪新生活的塑造者。 我们应该成就普洱茶这位英雄的伟大功绩。 云南独得山水之利,自然环境的优势,给了物产与文 化丰润的机会。云南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历经各少数民族 的栽培与孕育,创造了普洱茶与众不同的品牌。 当我们品尝普洱茶之时,冥冥之中似乎能看到那山野 清风中摇曳的茶树,以及在阳光下盛开的茶花,摘下的青 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消退了青春之色,蒸制成型,再加上时 间的积淀,泡出那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味无穷的琥珀 色的汤。于是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人生、思想的结合。是 独具韵致的山水,草木和茶人、造就了普洱茶这种特殊的 “茶文化”。 由于每一种茶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熏陶”,环境造 就出的茶会有自然的“个性特质”。 “好茶藏名山,名山 出好茶”,普洱茶生长的自然环境极其优秀,是特殊的自 然造就了极佳的普洱茶。 我们应当去踏勘云南大地上的茶树群落,去认识那些 数百年及数千年之久的古茶树,去抚摸它们,去听一听它 们在原始森林中摇曳时所发出的旷古声音。 你应该惊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的“世界 茶树之王”,南糯山800 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思茅市镇沅 县千家寨2700 年的野生古茶树;澜沧县邦崴1700 “茶”这个“新文化源”由于自身的“积淀要素”的影响,不断“汲取”另外一个社会的“文化”进行“融 合”,因而得到传播。 “茶”文化的“要素”首先被发源 地的社会所吸收。 “茶”以一植物,被人受用,得人培 噎、繁衍,成为众人的饮料,进而由于它有清凉、清心提 神、醒睡除烦、泽热祛痰、清肃胃肺、明目解渴的特殊功 效,备受人类爱戴,成为一代“名饮”,可谓名重一时, 形成世界级的“文化”。这些都同滇域自成一体的地理单 元和人文环境有关。 云南的普洱茶之乡,当首推“六大茶山”。 《本草纲目拾遗》、 《普洱府志》、《思茅厅界图》对“六大茶山”的 地名称呼有所不同。现更多的人认为普洱茶六大茶山的名 “普洱五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易武为勐腊县北部的一个乡。其气候 呈明显立体特征。年均日照时数1600~2200 小时,年均降 雨900~1600 毫米,年均气温为17.7 摄氏度,积温6000 氏度以上,此地为种茶的上好之地。易武茶山的古茶树为乔木型大叶种,是制作上佳普洱 茶的优良品种。古茶树有易武村落水洞高10.33 132米树龄700 年的茶树王,还有易武村铜箐河高14.52 米,基围1.8 米、树龄400 年的大茶树。 易武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有茶祖会,据说是纪念孔 明到此兴茶,也就是孔明教给当地人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 方法 易武听产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制成之 由于茶贸易的兴盛,文化也伴之而起。易武关帝庙建于乾隆时期,它由大殿、中殿、后殿和 厢房组成,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孔明、关帝及茶圣陆羽。 这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结合,透视着中原文化与少数 民族文化的融合。 商号林立,街道四延,显示着易武往日的光荣与神 圣。永安碑云: 较多。”“茶案碑”陈述的是一段由茶引发的案子。 “瑞贡天朝”大匾仍现于易武老街“车顺号”家里。 此匾所得,是当年车家用马帮沿茶马古道向皇都输送茶 叶,却因普洱茶独特的韵致,皇上在喝了来自云南易武的 普洱茶,一时龙颜大开,定要普洱茶为贡茶,于是特赐 “瑞贡天朝”大匾。 易武为六大茶山之首,彝语“蛇女”之意, 彝家人眼里是美的象征,“蛇女”即美女之意。 倚邦曾是六大茶山的“盟主”。当时入山造茶者达 十万人之巨,茶产量数万担。倚邦之茶叶芽细长,银色生 辉,味道极酽、回甘。历史上以生产圆茶而著称。被称为 “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的原料和初制就来自此地。 倚邦的小叶种在一百多年前由四川茶农带来栽种,以至于 终成气候,其味色特佳,连千里之外的京城达官也指名索 倚邦在傣语里是茶井的意思。在此还存有乾隆、道光和光绪时期的三块石碑。茶碑记录了茶山的重大茶事,昭 示着茶在倚邦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攸乐茶山是基诺族神圣的家乡,它位于西双版纳景洪 市以东,茶山东西长75 公里、南北宽50 公里。 基诺族自称是孔明的后裔,他们以孔明为祖,在祭神 时也呼喊孔明先生的名字。相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 代,孔明南征到了版纳,一部分士兵因贪睡而被“丢落”于 此,贪睡者虽追上孔明,但孔明为了传播文明,便给茶籽, 让其种茶,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让他们照自己的“孔明 帽”盖房,故如今基诺族尊孔明为茶祖。把茶与智慧人物相 结合,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一大文化“仓U 曼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离易武老街不到20公里,被茶人誉为普洱茶中最具有阳刚之气的茶。这里的 “元宝茶”自清以来驰名东南亚。 多少年来,曼撒茶人为茶的兴盛而操心。茶山至今还 专承着采茶制茶的秘诀。 采茶: “冬挖金,腊挖银,采茶要认真,茶树胡子要 “采摘要细心,鲜茶不过夜。蒸揉要得宜,紫毫要先蒸。圆茶用二梭,外用大抓尖,小抓芽尖头上乎, 如二要茶样颜色好,翻翻晒晒用劲揉。” 莽枝传说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故有此名。倪蜕《滇 去历年传》载: “雍正之年,莽枝产茶,商贩践更收发, 注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在茶山 鼎盛之时,茶山产茶有万担之多。 牛滚塘是莽枝的核心街,街上建有“五僧大庙”。过 三老街的川祝庙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当地茶农都要到 三三敬香祭祀茶神祖先。 蛮砖也有自己不同凡响的历史。蛮砖曾是倚邦六乡 的渠镇中心,所产之茶其芽雪白,茶味独特,是普洱茶 中的珍品。蛮砖茶山是现今六大茶山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古茶山。 百姓称为“大白茶”。《普洱府志》载: ‘‘其沿革登山, 有茶树王,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礼祀祭 于此。”在革登,古茶树、古茶园、古石碑比比皆是,于 此你可感受到古茶乡的与众不同的气质。 南糯山茶山被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尊奉为 孔明山。南糯山在勐海县东北,傣语中南糯是“笋酱’’的 意思。 生活在南糯山的哈尼族傻尼人口传历史说,他们已定 舌此山57 代,也就是唐代时就落脚于此。在傻尼人到来之 前,布朗族的先民就在此休养生息。 1951 年,南糯山建成茶叶试验站。实验站周鹏举在傻 琶猎人的带领下,在密林中发现了一株基部干径达1.38 的古茶树。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拜访了它。1957 年,中外专家学者经过多学科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它有 八年百多年树龄,是一棵栽培型的“古茶王”。 由于自然环境生态的变化,这棵八百多年的古茶树在 1994 年末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在离勐海城区60 公里的巴达也有一古老的茶山,这 里有一棵举世瞩目的野生茶树王。 《中国茶经》写道: “巴达茶树王,生长于勐海巴达乡贺松寨大黑山原始森林 中,树龄一千七百余年。植株乔木型,树高14.7 967年上部被风吹断,主干直径0.9 澜沧县的惠民乡,有万亩古茶园,据芒景缅寺塔石碑文载,其开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96 年。布朗族是茶叶 王国的王子,茶已深深渗入布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在芒 景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是茶园。人、茶、家园、森 林,构成了一幅人间茶山图。 布朗茶山是国内布朗族最集中的民族乡,现今布朗茶 园达一万多亩,每年采茶之时他们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 以求茶叶丰收。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其核心产地主要集中在西 双版纳、思茅、临沧,外围则包括大理、红河、文山、保 山、德宏等地,普洱茶乡遍布。临沧市的凤庆历来有“茶 乡”之称,这在明代徐霞客就认为“太华’’春蕊是云南茶 之精品。 思茅市镇沅县千家寨也是有名的古茶山,千家寨上坝 号的古茶树树龄已达二千七百多年,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 当“茶”成为一种文化,本身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 “恒定”。 “茶”从单一的“饮料”和其所拥有的“文 化”进行了区分和固定,不仅是因为是一种跨地域的饮 料,而饮料的“文化性”则增强了这种传播性。 但是人的物的需要,也成为了人的精神所求。茶,就是茶人本身。 形成茶山是艰难的。茶山年年都会有无数的风霜雨 打,但普洱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有了自己的“苦中回甜” 之味。 茶人们无数次栽培,无数次祈盼春天到来,于是种的 茶成了树,树成了林,林绿了大山,大山成了茶山。 而一般人看了,仍然是模糊的。 ”黑茶”条说黑茶是“原料初老,制造过程中堆积 发酵时间较长,成品茶色呈油黑或黑褐的茶种。„„明代 中期始生产。„„通常作为紧压茶的原料”。那么“条形 紧压茶”就是以黑茶为原料的“紧压茶”,而且明代已有 生产。 ”晒青毛茶”则无须辨.这是以最初始的加工工艺 制作的绿茶之一。那么,紧压茶和散晒青毛茶就都可以是 “普洱茶”。 工芝制作者;4.大叶种晒青毛茶蒸压而成之紧压茶,如 普洱沱茶、砖茶、七子饼茶等。这也就是说,以云南大叶 种晒青茶加工制作成的散茶或紧压茶.习惯上则称为”生 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后发酵处理精制而咸的 散茶和紧压茶,习惯上称之为”熟普洱茶”。 普洱散茶是按质分级档的。压制成型的普洱茶则有 普洱沱茶、砖茶和圆形的七子饼茶等。其次,在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市场上流通的普洱茶品牌还有滇青、云南沱 茶、云南紧茶、普洱方茶、竹筒香茶等多种.后两种的原 料都还是一二级的大叶种青毛茶。这些茶都很耐贮藏,有 密封保存得好的.泡出来,茶气足.回味甘、香,但汤汁 却是清亮的黄色。 还有一种牛产于18 世纪的“普洱茶膏”,鲜为人知。 ;亏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 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又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痛胀、受寒用姜汤散发 出汗而愈。 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茶膏乃从普洱茶中提出,茶本身的功效想必近 ;京。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日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竣,善吐风痰, 肉食:凡暑秽 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 至于现代普洱茶保健说的依据,除历代医药文献记载 外,那是云南茶界和科技界共同研究的结果,大可信也。 逐渐地,饮者知道了普洱茶有生、熟之分,亦有真、 伪,优、劣之别。 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其初制之时,不过是用云南 大叶种茶以较原始的晒青工艺加工制成的散毛茶和蒸压 茶。云南地处边陲、高原,川大而高.气候复杂,交通艰 险,茶区到普洱已非易事,再从普洱销至更边远的藏、蒙 地区,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在崇山峻岭、崎岖凶道中风餐 露宿,到达饮者那里,不知隔产地几千里,也不知是哪年 的茶了。在这漫长的运输、储存过程中.特殊的地理气候 环境使这种茶叶完成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 化”。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具色、香、味品质风格的 “陈普洱茶”。这是由“生茶”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自然陈 化而形成的“熟茶”,年代越久远便越稀奇。这便是普洱 茶耐久储藏,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1 973 年,昆明茶厂已 经模仿自然陈化条件,采取速成发酵的办法来达到上述品 质,将“生茶”迅速变成“熟茶”,效果并不显著。1 983 年,云南省经贸厅复将此定为保密项目交有关方面进行研 究、生产,1 985 年该普洱茶的人工速成后发酵技术通过了 省级鉴定。这就说明.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有其自己的工 艺秘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黑茶”类。 普洱茶香.都说是”陈香”。陈者,旧也,老也。奸 的陈普洱茶,其香呈淡淡的、隐约的兰香、荷香、樟香、 参香。茶味太浓艳,就失去了那份悠远的韵致.而事实上 具有陈色外表、类似于清亮葡萄酒的醇厚褐红色茶汁,是 在久远的岁月中形成的。品普洱茶不能不想到高原、风 雨、古道、马帮,想到历史,想到人生。也许,正因为饮 者想到了这些,将人文的意念融入茶中.于是陈而且香的 感觉也就油然而生了。饮茶是物质的,同时是精神的。不 同性格、修养的人饮不同的茶,味有不同之昧。即便是同 一种茶,不同的人,也将品出不同的韵味来。这就是茶少 有茶,味外有味。 陈普洱茶的年份、品质很难断定。普洱茶固越陈越 香,但如何陈化、在哪种环境中陈化却是一个很大的变 数。大叶种晒青茶,在优美、清洁而又气温、湿度变化很 大的环境中存储十年、几十年,逐渐陈化,泡出来.于是 有自然之清香和人文之陈香。这是没有工业污染的久远的 中国式茶香。但如果这大叶种晒青茶贮藏的不是地方,比 如接近厨房、圈棚的地方,则茶叶是极易吸异味的食品, 休说直接吸附,便是隔了些距离,时间久了,那茶味也就 实在佳妙不到哪里去。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普洱茶年代越久远就越奸。贮 存好的、年代悠远的普洱茶是金贵的文物,喝一口少一二 了。普洱茶的优劣,别人说的不算数,专家、名人说的可 作参考,最终还是以自己的眼光和口感为准。 云南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古人类很早就在这块广 阔的地域里生活了。还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过程中,采集 业的发展,便刺激了人的文化思维器官,而这种思维的 发展,必然引导人们去选择一些较好的植物进行定向栽 培,而这种思想的孕育,标志着农业社会的诞生。滇域 的先民把“茶”作为定向培育的植物,开了茶作为饮 料的先河。饮料与食物的不可分离,可以说是人类饮食 文化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中国是 栽培植物的最大起源和变异中心之一,而云南又是中国 的变异中心。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过因为某一物的发 现,而使这一国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云南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利用自己的种质资源培 育出了立于世界“茶林”的好品种。 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长椭圆形,叶尖较长而钝,叶基卵圆形,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叶面显 著隆起,叶缘微卷,锯齿大而浅,主脉明显,芽头粗 壮,芽黄绿色,密披茸毛,萌芽力强。一芽二叶平均 重O.62 克,制成红茶色泽乌黑油润,味强烈,汤色浓 同时也是制普洱茶的上佳茶菁。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3.76%,咖啡碱4.06%,氨基酸1.66%,儿茶素总量 182.16 毫克/克,水浸出物48%。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 茶。1984 年被审认定为国家级良种。 凤庆大叶种茶,植株乔木型,大叶类,树姿开展, 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椭圆形内折,叶片水平着 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叶缘微波。芽绿色 二叶青样含茶多酚30.19%,儿茶素总量134.19毫克/克, 氨基酸2.90%,咖啡碱3.56%,水浸出物45.83%。制功 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勐海大叶种茶,植株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肉 厚,叶质柔软,叶色绿,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头 肥壮,黄绿色,密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二叶重 O.66 克,蒸青样含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1.72 毫克/克,氨基酸2.26%,咖啡碱4.06%,水浸出物 46.86%。适制滇红、滇绿、滇青茶,制成红茶香高味 认定为国家级良种。革质杨柳茶,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力强。 叶披针形,微内折,叶尖锐尖,叶着生状态下垂,叶质 软,叶缘锯齿细而长。芽绿色,有茸毛,发芽整齐而 密,芽头中等。一芽二叶重O.41 克。适制普洱茶,压成 饼茶外形美观,白毫多,色泽乌润,香高味浓,经多年 存放,叶底活性好,色泽佳。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 24.80%, 水浸出物43.66%。 澜沧大叶绿芽茶,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 中等。叶大、长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叶色绿,白毫多而 长。一芽二叶重O.41 克,产量较当地品种高25%~43%。 适制普洱茶,成茶条索美观,饼型外观紧结,毫色外 一芽二叶蒸青样中含茶多酚29.32%,水浸出物46.9%。景东大叶茶,植株乔木型,生长势强,树姿开展, 分枝较密。叶大、宽椭圆形,叶色较绿,叶肉厚而柔 软,叶面显著隆起,嫩叶黄绿,叶缘平直,叶尖渐尖。 芽肥壮,呈绿色,茸毛密而长,持嫩性奸,发芽整齐。 一芽二叶平均重0.58 克,适制红茶、普洱茶,制成红茶 条索粗壮,金毫多,汤色浓,香气高,也是制作普洱茶 约上好原料。其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9.52%,水浸 出物46.90%。 景谷大白茶,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 分枝较密。叶大、长椭圆形,叶肉厚,叶质较软,叶面 隆起,叶色浓绿,叶缘平直,芽粗壮,茸毛特多,闪白 色银光,发芽整齐,持嫩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制普 洱茶砖饼滋味厚而香,制红茶金毫特多,香高味浓,一 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1.20%,水浸出物46.89%。 云抗10 号,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片 着生状态水平。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隆起。一芽 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6%,水浸出物44.90%。适制普 洱茶、滇红。1987 年被审认定为国家级良种。 云抗43 号,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特多,叶 认定为省级良种。长叶白毫,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 枝密,叶椭圆形,叶面平滑稍弯弓,叶肉稍厚,叶质较 重0.82克,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33.17%,水 浸出物40.39%,适制普洱茶、红茶。制成红茶外形灰褐 呈棕红色,叶底红亮。1985年审认定为省级良种。 矮丰,植株乔木型,分枝低,中叶类型。叶厚质 软,叶色深绿,少光泽,叶长椭圆形,叶缘呈波状。 中生种,芽重型,芽粗壮,茸毛特多。一芽二叶‘蒸青样 分析含茶多酚37.4%,儿茶素199.29 毫克/克,氨基酸 1892.19 毫克,咖啡碱3.86%,水浸出物48.22%。适制滇 红、普洱茶。制功夫红茶条索硕长,色泽乌润,金毫特 显,香高持久,滋味浓厚,叶底红亮,制红碎茶颗粒紧 云梅,植株乔木型,生长势强,骨干枝水平生长,树姿特开展。叶色淡绿,叶质柔软,长叶形,革 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27.00%,儿茶素142.42毫克/ 克,氨基酸2269.47 毫克,咖啡碱4.72%,是制普洱茶 的好茶菁。 云瑰,植株乔木型,生长势强,速生,树冠广阔, 采摘面宽大,叶色深绿,叶背茸毛短密,叶缘锯齿深、 显。芽肥壮,中生种,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